患者服务
首页 > 患者服务 > 健康讲座
2型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
信息来源:南京天印山医院医教处 发布时间:2023-10-07 浏览:5453 次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代谢异常。其中2型糖尿病占95%左右,常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以及乏力、皮肤瘙痒或者视物模糊等。但由于2型糖尿病的病程较长,发病较为缓慢,故临床常见的三多一少的表现并不是很明显,患者往往是在做健康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早期并无任何不适的症状。2型糖尿病的治疗往往是以口服降糖药物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为主,临床上对于血糖的控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并发症的预防,西药的治疗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药对于症状改善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却有较好的效果。

图片1.png图片2.png

古代医籍中并无“糖尿病”明确病名,根据其症状归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最早出现消渴病名的时候,还要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人们对消渴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只是以其较为突出的症状命名,直到后来众医家对消渴的认识逐渐完善。中医对消渴病的治疗,就目前来说还是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在中医的辨证分型中,消渴病的证型也较为复杂。主要可以概括为本虚标实,治则上采取扶正驱邪为主,在此的基础上再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用药加减。

图片3.png

此之外,改善饮食结构、控制体重、适当进行运动以及戒烟限酒等非药物治疗也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每周有氧运动不少于五次,每次大于三十分钟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利用率。饮食结构上应控制脂肪摄入,减少总热量,增加高纤维饮食及不饱和脂肪酸。比如减少主食的摄入,增加蔬菜的摄入,少食多餐等。同时可以依据每个人的体质,进行一个药膳的食补,根据气血阴阳的不足来制定相应的食补方案。在平时的饮食中进行一个体质的调整,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下肢循环障碍,表现为双足的麻木、刺痛、蚁行感等。这种情况下,患者出现足部损伤的概率比较大,且糖尿病人伤口不易愈合,后期容易发展成糖尿病足。故中药外洗是一个较好的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方法,联合改善循环的西药,能够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中医还有许多其他疗法对改善糖尿病人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耳穴治疗、穴位注射治疗等。故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最好是能够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来达到更好的疗效。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片6.png

(中医科 胡紫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