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
首页 > 患者服务 > 健康讲座
认识肠易激综合征
信息来源:南京天印山医院医教处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5120 次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疾病,以慢性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患者因症状长期反复发作、不能及时确诊和治疗效果不理想而频繁就诊,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下面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这个疾病。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症状多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频率和(或)性状]的改变,缺乏临床常规检查可发现的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据统计,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城市的患病率大约为10.5%,其发病率仅低于感冒,患者分布情况是女性多于男性、城市多于农村、青壮年多于老年人,18-40岁的年龄段人群占一半以上。

IBS不具有传染性,不能用药物或者手术治愈,没有生命危险。 

IBS有什么症状

IBS是一种综合征,有典型的症状,如腹部症状和排便习惯的改变。腹部症状有腹部不适、腹胀和腹痛;排便改变可出现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呈硬/块状/颗粒状粪便。

什么原因造成IBS

潜在原因是小肠和结肠的动力异常。小肠动力异常可出现餐后上腹饱胀、早饱、中上腹疼痛;结肠动力异常包括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肠道动力异常的机制是小肠动力异常使食物易在胃肠道内滞留,水分过多被吸收,导致上腹部的症状;结肠传输速度明显减弱,收缩幅度与频率明显减小,粪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过长,造成便秘和腹痛。

精神压力在IBS中扮演何种角色

肠易激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下降。患者会出现精神障碍—明显伴有焦虑、行为障碍及情绪障碍;患者也会出现睡眠障碍—与嗜睡、失眠增加的几率有关;还会出现身体障碍—与头痛、慢性疼痛、糖尿病的几率增加有关。

图片1.png

如何判断这是IBS的症状还是其他问题

医师通过获取病人详细的病史和做完整的检查,来做初步的诊断。执行检查是为了要证实您的症状不是来自于其他方面的问题,检查可能包括实验室抽血检查、粪便隐血实验、结肠镜检查。这些检查可以排除其他疾病或是可能情况:如肠道炎症或肠道癌症等。

四道问题可初步确诊

由于多数患者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不足,以为自己只是偶感不适,所以就诊率相当低。很多患者会随意服用一些消化类药物,甚至随便服用抗生素。殊不知,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乱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等不良反应。那么,如何区分是否患此病?可以先做以下测试:

1.腹痛或腹部不适反复发作,而排便后症状改善?

2.是否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同时伴有粪便外观改变?

3.以上情况是否已持续超过6个月?

4.以上情况最近3个月内每月是否至少发生3天?

如果符合以上四条,则可以初步确诊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但要注意的是,肠易激综合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排除器质性病变,所以当你觉得自己得了肠易激综合征时,就应该到消化内科就诊,进行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IBS如何治疗

只要了解到IBS不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就能减轻焦虑和缓解压力,而这两个是导致IBS的因素。在日常饮食中应增加纤维食物的食用,能减轻或缓解痉挛性疼痛;当出现便秘时,应增加饮水量,可软化大便。IBS的治疗需要降低疼痛神经敏感性、增加肠液分泌和运输。推荐使用替那帕诺、普卡那肽、利那洛肽及替加色罗。此外,聚乙二醇、三环类抗抑郁药及解痉类药物也建议使用。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千万不能自行滥用抗生素,反复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的紊乱,反而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治疗多长时间缓解IBS症状

   IBS的症状的缓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出现症状的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及早到正规的消化内科就诊,作为一种功能性疾病,患者应遵医嘱及时服药,并做好持续治疗的准备。

(普病中心 王苏皖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