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
首页 > 患者服务 > 健康讲座
保护乳腺癌患者的骨健康
信息来源:南京天印山医院医教处 发布时间:2023-07-11 浏览:1386 次

据估计到2020年,国内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增至2.866亿人,髋部骨折人数将达到163.82万人,骨质疏松症患者2050年将会上升至5.333亿人。一般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检测和一系列临床症状得到确诊。骨质疏松一旦出现明显的临床不适,甚至骨折,生活质量就会收到显著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骨质疏松的预防非常重要。

图片1.png

图片2.png

中国乳腺癌患者发病高峰在50岁左右,此时正是卵巢功能下降,身体内雌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之时。抗乳腺癌治疗过程能引起骨丢失,使原本逐渐出现的骨健康问题来得更加迅猛,需要我们提前关注,积极预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早期关注骨健康能够预防早期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乳腺癌治疗引起的骨丢失

图片3.png

1.内分泌治疗对骨健康的影响

雌激素与骨代谢关系极为密切,女性的骨组织从出生前开始生长,骨组织的大小、强度和密度保持持续生长直至近30岁。在此之后,骨组织仅会有非常轻微的变化直至女性到达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迅速下降会加速骨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图片4.png

乳腺癌的其中一个分型为雌激素受体阳性型,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并非好事,因为雌激素会促进癌细胞生长。因此,这部分患者会接受内分泌治疗,旨在降低雌激素水平或阻断雌激素受体活性,主要包括来曲唑、他莫昔芬、戈舍瑞林、氟维司群等。另外,卵巢切除术也在选择之中,目的就是降低雌激素水平,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但是持续的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导致骨密度降低,长此以往,若不采取干预措施则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风险会大大增加!

2.其他治疗对骨健康的影响

除了上述的内分泌治疗会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发生风险之外,化疗药物也会引起卵巢功能衰退,使乳腺癌患者雌激素水平下降,打破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平衡,进而影响骨骼健康状况。

图片5.png

另外,乳腺癌化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大量使用也会引起骨量丢失,从而导致骨质疏松。放疗则直接影响治疗区域的骨骼,导致骨骼萎缩。

图片6.png

许多无症状的患者误以为自己肯定没有骨质疏松的风险,从而错过了预防、治疗的重要时机。因此我们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是乳腺癌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的检查之一,医生们一般通过T值来判断。

图片7.png

3.乳腺癌患者肿瘤治疗引起骨丢失的预防和治疗

生活方式的改善

加强营养,平衡饮食。建议摄入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均衡饮食,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图片8.png

戒烟、限酒。

适当、规律的锻炼被广泛推荐用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也可以降低脆性骨折发生的风险,但要特别注意防止跌倒和身体撞击,切勿过度锻炼。

图片9.png

日照充足。适当地使皮肤暴露于阳光下,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须避免强烈阳光暴晒、灼伤皮肤。

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图片10.png

钙和维生素D已经被广泛建议用于预防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可显著降低总骨折的发生风险,是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基础。活性维生素D更适用于老年、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具有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的作用。

图片11.png

骨改良药物的应用

骨改良药物包括双膦酸类药物(如唑来膦酸)和地舒单抗,可以提高骨密度。

图片12.png

指南推荐双膦酸盐类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治疗过程中引起的骨丢失,建议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同时进行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具体推荐用法为: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15分钟,每6个月1次,持续3~5年;氯膦酸1600mg口服,每天1次,持续2~3年。

没有采用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也应该定期监测骨骼健康情况,一旦出现骨密度异常,诊断骨质疏松,考虑开始采用骨改良药物进行治疗,双磷酸盐类类可选择唑来膦酸5mg静脉滴注,每年1次;阿仑膦酸钠10mg口服,每天1次(或70mg口服,每周1次);利塞膦酸钠5mg口服,每天1次等(或35mg口服,每周1次)。或者选择地诺单抗60mg皮下注射,每6个月1次。骨形成促进剂特立帕肽20ug皮下注射,每天1次,最长24个月。以及其他骨代谢药物也可考虑使用出现骨转移的患者,在进行有效地抗肿瘤治疗的同时,需要定期使用双膦酸盐或地舒单抗治疗,具体用法为:

(1)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15分钟,每3~4周1次;对于骨转移病变稳定者,连用2年后可改为每3个月1次。

(2)伊班膦酸6mg,静脉滴注>2小时,每3~4 周注射1次。

(3)帕米膦酸二钠60~90mg,静脉海注>2小时,每3~4周用药1次。

(4)氯膦酸二钠,口服1600mg/d,或静脉滴注氯膦酸二钠1500mg(分为3~5天),每3~4周1次。

(5)地舒单抗120mg,皮下注射治疗,每4周给药1次。

在使用上述药物时,要定期检查口腔健康,防止出现颌骨坏死。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

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骨转移预防

图片13.png

骨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年轻、分期越晚和分级越高的患者骨转移的风险越高,绝经状态不会影响骨转移的发生。主要转移部位有以下:

图片14.png

骨转移发生后,乳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将会明显下降,平均生存期也会缩短。

图片15.png

预防早期乳腺癌骨转移已成为重要问题!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必要的全身治疗

为预防包括骨在内的复发转移,应根据患者的分子分型及复发风险选择相应的化疗、内分泌治疗、抗HER2靶向治疗等,以及选择是否进行和采纳何种强化治疗。

图片16.png

骨改良药物的应用

骨改良药物是乳腺癌骨转移的有效药物,诸多研究证据表明双膦酸盐类药物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除了预防骨丢失外,还有预防骨转移和抗肿瘤的作用。指南推荐对于绝经后或绝经前接受卵巢功能抑制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预防骨转移。

图片1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