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公告
为晚期胰腺癌二线治疗填补空白!秦叔逵、王理伟教授在Nature子刊合作发表最新研究丨今日前沿
信息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发布时间:2024-10-09 浏览:2027 次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秦叔逵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理伟教授共同牵头开展的一项伊立替康脂质体联合5-FU/LV二线治疗经吉西他滨治疗失败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Ⅲ临床研究全文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子刊、国际知名医学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40.8)杂志。研究结果表明伊立替康脂质体(Ⅱ)联合方案相较于对照组,胰腺癌患者死亡风险降低了37%。

1728467276103.jpg

基于此研究,伊立替康脂质体(Ⅱ)联合方案被纳入2024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诊疗指南》I级专家推荐(IA类证据)。该研究结果系中国首个取得成功的胰腺癌二线治疗Ⅲ期注册临床研究(PAN-HEROIC-1)结果,为我国晚期胰腺癌患者制定了中国方案,帮助这类患者的二线治疗填补了空白。

研究背景

胰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多数患者确诊即为晚期,复发转移率高、死亡率高,患者5年生存率(<8%)远低于其他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胰腺癌死亡病例46.6万例,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比排第7位。目前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的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但受制于药物有限且效果不够理想,患者面临总生存期短,生活质量低等巨大挑战,特别在二线及后线治疗中,患者往往面临着“无药可用”的困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临床需求亟待满足。

伊立替康作为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是多个经典化疗方案中的基石。尽管伊立替康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普通剂型的伊立替康很难避免其药物学特性所带来的疗效降低,副作用增多的风险,增加了临床管理难度,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如何保护药物有效成分,提高稳定性,成为伊立替康降毒增效的关键。

研究简介

基于国内胰腺癌二线治疗亟待满足的临床需求,秦叔逵教授和王理伟教授共同牵头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PAN-HEROIC-1)应运而生,旨在评估伊立替康脂质体(Ⅱ)+5-FU/LV对比安慰剂+5-FU/LV二线治疗吉西他滨治疗失败后的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期,次要研究终点包括(PFS)期、客观缓解率(ORR)等。

1728467291192.jpg

PAN-HEROIC-1研究设计图

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共纳入298例中国大陆患者,按1:1随机接受伊立替康脂质体(Ⅱ)+5-FU/LV方案或安慰剂+5-FU/LV方案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耐受。OS数据分析截至2021年11月18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2.81个月。主要研究终点方面,伊立替康脂质体(Ⅱ)组较安慰剂组的中位OS期延长2.4个月(7.39个月对4.99个月,HR 0.63,P=0.0019),死亡风险降低了37%。次要研究终点方面,伊立替康脂质体(Ⅱ)组相对安慰剂组将PFS期显著延长了2.73个月(4.21个月对1.48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4%。安全性良好。

1728467305194.png

PAN-HEROIC-1研究有效性结果

在我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临床治疗中,尚无较为成功的二线方案。目前指南推荐的二线方案并没有基于中国大陆人群的确证性Ⅲ期研究结果,循证医学证据不足。PAN-HEROIC-1研究由中国专家牵头开展,全国54家中心共同参与,是基于中国国情设计的治疗方案,入组人群均为中国大陆患者,更贴近我国胰腺癌临床治疗实践。研究展示出的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疾病的控制以及优良的安全性,为我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填补了空白。

该研究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副研究员崔玖洁,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秦叔逵教授,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王理伟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秦叔逵教授。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4-01948-4

来源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