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是宝妈哺乳期常见的乳房疾病,尤其初产妇多见,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在产后3-4周最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的红、肿、热、痛,若未经过正规治疗,将进展为乳腺脓肿,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婴儿哺乳。那么发生了急性乳腺炎该怎么办?能预防吗?一起来看看!
那么哪些宝妈容易得急性乳腺炎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急性乳腺炎的发病原因。
1. 乳汁淤积:乳汁营养丰富,乳汁淤积有利于细菌的繁殖是发生乳腺炎的基础。乳汁淤积的原因有:乳头内陷等先天发育异常未能及时矫正,导致乳汁排出不畅。乳汁过多不能及时排出。乳腺管阻塞致排乳困难,如外伤、手术造成的乳管阻塞,乳管炎症、肿瘤或外在压迫,均会影响正常哺乳。
2. 乳头皲裂:通常是哺乳姿势不正确所致,婴儿未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吮在口内,且固定于一侧的哺乳时间过长。或过度清洗、擦拭乳头也会造成乳头皲裂,为细菌进入打开了大门。
3.细菌入侵:急性乳腺炎主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由乳头皮肤破裂处或乳晕皲裂处进入,沿淋巴管蔓延至乳腺腺体组织及周围的脂肪和纤维组织中,引起乳房炎症。也有少数病例是身体其他部位发生感染,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乳房,引起炎症。
4. 其他因素:产后精神压力大、过于疲劳、体质虚弱、坐月子清洗不够等。
总结上面的话,就是细菌从破裂的乳头进入体内,正好遇到了乳汁淤积,于是就发生了急性乳腺炎。一般来说,只有上述条件都具备才会发生急性乳腺炎,当然,如果人体免疫力足够好,炎症也不会弄出什么大动静,很快就会被消灭。
一旦出现急性乳腺炎,患者往往会有如下的表现:
局部表现:患侧乳房出现疼痛、硬块,局部红肿,伴明显触痛。炎性肿块常在数日内日软化形成脓肿,表浅脓肿有波动感易于发现,深部脓肿可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严重者并发脓毒症。
全身表现:急性乳腺炎进一步加重发展,会出现寒战、高热、脉搏加快、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升高等。
![图片1.png 图片1.png](/attached/upload/image/20230615/6382242115537229889270882.png)
![图片2.png 图片2.png](/attached/upload/image/20230615/6382242116137231225237849.png)
当我们出现了急性乳腺炎,不要担心,尽早到正规专科医院接受规范治疗,急性乳腺炎并不可怕。
治疗原则为保证充分休息,不中断母乳喂养,可用吸奶器排空有效排空乳汁,合理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物,必要时适当补液。对于形成脓肿者,提倡微创引流治疗。
局部治疗:
1、乳房按摩:应在患处乳腺导管走行的其他无肿胀区域进行适当力度按摩,保持乳腺导管通畅,达到刺激泌乳反射的目的即可。按摩前注意洗手、保暖,按摩的力度要适度,切忌暴力按摩,应避免导致疼痛的按摩和各种形式的强力按压。
2、排空乳汁:无论是乳汁淤积,或者是早期的、较轻的乳腺炎,都不要停止哺乳,反而应该提高哺乳频率。也可以使用吸乳器,注意吸力要适度,吸乳时间不宜过长,注意将吸乳护罩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3.炎症区域(红、肿、痛部位)的治疗:湿敷:25%硫酸镁湿敷,每次20 min,每日3次;3%高渗盐水湿敷,每次20 min,每日3次。禁用于皮肤破损处。热敷:适用于哺乳前,并在热敷过程中按摩乳房,可以刺激泌乳,但在局部明显红肿的情况下不推荐局部热敷。冷敷:适用于哺乳后、乳房按摩或吸乳器使用后,可以减轻乳房肿胀和疼痛。热敷和冷敷交替作用于乳房可以促进乳汁排出和减轻疼痛。
4.乳头皲裂及疼痛的处理:每次排乳后以母乳或羊脂膏外涂,并注意母乳喂养时正确含接。羊脂膏能有效缓解乳头干燥疼痛,滋润肌肤。用水凝胶护垫贴覆盖乳头,能缓解疼痛,以湿性愈合疗法促进愈合并保护伤口;伴有乳头红肿者,可口服抗生素治疗3-5天,预防感染。
全身治疗:
1、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抗生素和非甾体抗炎药两大类。服药过程中注意多喝水,一是发热后体表丢失水分多,二是多饮水可以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
2、哺乳期乳腺脓肿的处理:
穿刺抽吸引流:适用于单发性脓肿,炎症局限,没有脓腔间隔者。操作时,医生会在确定脓肿位置后,在脓肿波动最明显的部位穿刺打孔并吸出脓液,然后将盐水抗生素推入脓腔进行灌洗引流。该方法创伤小,无疤痕,患者容易接受,同时也免受换药之痛苦。
![图片3.png 图片3.png](/attached/upload/image/20230615/6382242107586129123431163.png)
![图片4.png 图片4.png](/attached/upload/image/20230615/6382242108213133166611748.png)
手术治疗:传统脓肿切开引流的手术创伤比较大,分为麻醉、脓腔穿刺、切开脓肿、引流脓液、放置脓腔引流物、换药等操作步骤。医生手术时还要看脓肿的位置、范围、大小、层次和数量来决定麻醉方式、切口的位置和大小、引流换药方式等。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存在形成乳瘘的风险,一旦形成乳瘘,可能数月不愈合。
![图片5.png 图片5.png](/attached/upload/image/20230615/6382242101122048762578552.png)
那么用药后能否继续哺乳呢?
这是宝妈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一是药物会不会影响泌乳,二是会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还有服药多久后哺乳才安全等等。即使患上了急性乳腺炎,但只要没有形成脓肿和高热,是可以坚持喂奶的。如果乳房出现脓肿,则应停止患侧母乳喂养。
在哺乳期若发热大于38℃,应暂停哺乳,每天保证挤奶负压排空3次以上,保持泌乳状态,保证乳腺乳汁排空。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期间吸奶器吸出的乳汁可扔掉,待用药结束,病情好转后继续哺乳。
通常哺乳期用药分级方法按Hale分级分为5级:最安全(L1)、安全(L2)、中等安全(L3)、可能危险(L4)、禁忌(L5)。宝妈们服药时参考药品说明书上关于“哺乳期用药”的部分即可。如果需要用药期间哺乳,宝妈尽量选用安全等级高的药物,以确保宝宝的安全。
那么停药后什么时候恢复哺乳呢?
通常来说,停药5个半衰期的时间后即能恢复哺乳(每种药品略有差异,通常5个半衰期是2天左右的时间,具体咨询医生)。用药后应缩短使用时间,停药后再哺乳时密切关注婴儿临床表现。
医生用于乳腺炎的常用药物有两大类,一类是抗生素,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抗生素中,医生最常用的是头孢类,原因是头孢类的治疗效果好,而且用药后的乳汁仍然可以喂给孩子喝。使用期间需要注意的是过敏,轻症表现大多是皮肤起红疹,常常还会有瘙痒,相对少见而严重的过敏反应是休克、呼吸困难等。使用头孢期间严禁饮酒,否则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头孢类过敏,医生可能会使用阿奇霉素、碳氢酶烯类等。第二类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即退热药,推荐使用布洛芬、泰诺林(不是泰诺),退热效果好,而且用药期间的乳汁仍然可以喂给孩子喝。其它类型的退热药一定要在咨询专业医师后再决定是否哺乳。使用退热药后要多休息多喝水,否则可能因为出汗比较多发生“虚脱”,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当然,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规避急性乳腺炎。
预防急性乳腺炎:
1、正确哺乳: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定时哺乳,每隔2~3小时为宜,双乳交替喂乳,机会最好均等。排空乳汁,可使用正确的按摩方法。按揉对应的乳管,温水清洗后,手指轻轻按摩乳头乳晕,轻轻向外牵引,反复2-3次。可用热毛巾敷2-3分钟,向乳头方向按摩,挤压乳管疏通乳腺,用吸乳器吸出乳汁。不要让婴儿口含乳头睡觉,婴儿唾液中含有消化酶,会使乳汁形成乳酪样物,堵塞乳管口,造成排乳不畅乃至淤积。哺乳姿势要正确,最好采用坐位,少用卧姿。喂奶后应将婴儿直立抱起,让他的头靠在母亲的肩部,轻轻地拍背,这样能够让婴儿把吃奶时吸入的空气通过打嗝的方式排出,防止吐奶。哺乳后最好戴专门的哺乳胸罩,以防带有钢托的胸罩挤压乳腺管造成局部乳汁淤积引起急性乳腺炎。如乳头破损,可用吸乳器吸出喂养,保持清洁,待好转后继续哺乳,同时注意婴儿口腔卫生。
2、保持乳头清洁:建议每次喂奶前后温水清洗干净,不适合用酒精、香皂等清洗。勤换内衣,注意卫生。
3、催奶不宜过急:部分宝妈在开奶时不顺利,家人急忙炖鱼汤、猪蹄汤等给产妇补身体。这种做法并不一定合适。有些新妈妈在开始分泌奶水时乳腺管尚未通畅,而新生儿吸吮能力弱,如果大量分泌乳汁容易造成奶胀结块,极易导致急性乳腺炎。帮助下奶的食物一定要根据奶水分泌的多少适量补充。
4、环境清净,情绪稳定:保持环境清净,宝妈所在的居室温度、湿度都要合适,一般以22℃~24℃为宜,室内空气要新鲜。保持情绪稳定,解除烦恼,消除不良情绪。
5、合理饮食:宜食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如西红柿、丝瓜、黄瓜、桔子等,忌食辛辣、刺激、荤腥油腻食物。
对于急性乳腺炎宝妈们还是要提起警惕,掌握最基础的症状表现及预防,一旦有明显的急性乳腺炎症状最好到尽快到正规专科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