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
首页 > 患者服务 > 健康讲座
胸痛小常识
信息来源:南京天印山医院医教处 发布时间:2023-10-18 浏览:4486 次

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指胸前区的疼痛和不适感,患者常主诉闷痛、紧缩感、烧灼感、针刺样痛、压榨感、撕裂样痛、刀割样痛等,以及一些难以描述的症状。胸痛的部位一般指从颈部到胸廓下端的范围,有时可放射至颌面部、牙齿和咽喉部、肩背部、双上肢或上腹部。

图片1.png

胸痛病因繁杂,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病情程度轻重不一。根据胸痛的风险程度可将胸痛分为致命性胸痛和非致命性胸痛两大类,也可分为心原性、可能是心原性和非心原性。常见的胸痛疾病有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急性气胸、纵隔气肿、急性心包炎、胸膜炎、肋软骨痛、胸壁痛、食管痛等。不同病因的胸痛表现多样复杂,风险各不相同,处理也因病而异,若处理不当会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

图片2.png

根据2021年美国《胸痛的诊断和评估》指南,非外伤性胸痛是成年人去看急诊的第二大常见原因,占急诊总体就诊量的4.7%。虽然胸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但在所有胸痛患者中,只有5.1% 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且超过半数为非心脏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居致命性胸痛病因的首位,急性肺栓塞与主动脉夹层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临床中容易漏诊及误诊。

冠心病患者往往可存在以下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冠心病家族史、年龄,多发于40岁以上,男性发病早于女性。若具有3个以上除年龄外的危险因素,则很容易患冠心病。冠心病引起的胸痛可分为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多数胸痛可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可向左肩及左上肢内侧放射,一般发生在活动当时或晨起遇到冷空气时,持续数分钟,经休息、消除诱因或用硝酸酯制剂后缓解,胸痛缓解后无不适感。若胸痛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大汗、恐惧,胸闷或有濒死感,则提示心肌梗死可能。即使胸痛缓解、已无不适感,也应尽快就诊,以明确诊断。

图片3.png

主动脉夹层患者80%以上的存在高血压病史,且平时血压控制不佳,甚至从未服用过降压药,血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发病时两上肢或上下肢血压相差较大。疼痛是本病最主要和常见的表现,超过80%的患者有突发前胸或胸背部持续性、撕裂样或刀割样剧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部位往往与夹层病变的起源位置密切相关,起病后即达高峰,可放射到肩背部,亦可沿肩胛间区向胸、腹部以及下肢等处放射。

肺栓塞患者多数存在以下病因:下肢静脉血栓、长期卧床少动、慢性心肺疾病、手术后、创伤(包括软组织挫伤)、骨折、恶性肿瘤、肥胖症、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少数无明确诱因。常见症状有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胸痛、晕厥、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咯血、咳嗽、心悸等。“三联征”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但仅见于约20%的病人。

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高的健康年轻人,或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多发生于持重物、屏气、剧烈活动或咳嗽后,患者突然感觉胸闷气短,且症状呈持续性。大多数起病急骤,病人突感一侧胸痛,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短暂,继之胸闷和呼吸困难,可伴有刺激性咳嗽,系气体刺激胸膜所致。张力性气胸时胸膜腔内压骤然升高,肺被压缩,纵膈移位,迅速出现严重呼吸循环障碍。

出现急性胸痛或胸痛类似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就医。尽管大多数患者不会有心脏原因,但应早期识别及排除危及生命的原因,避免延误病情。

(普病中心-心内科 徐艳 供稿)